吴大真老师讲解花养女人
点击下方播放按钮
就在仲年德乌携王妃与重臣走入“活死人墓”时,他的儿子贡巴札,因为患有“瞽症”(一种先天性盲症,即现在的白内障)让人担忧不已,但仲年德乌告诉众人,要善待这位王子,并预言一位来自阿夏地方(当时的吐谷浑)的医生,会来治愈王子的眼疾。后来,果真一位来自阿夏的名医,用极细的金针刀具,以“金针挑拨白内障”法,为贡巴札做了眼科手术,使他得见光明。贡巴札睁开眼睛时,首先看到了达日山上的盘羊,欣喜不已,他得以即位为雅砻部落的第31代赞普时,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达日年思”,意思就是“达日山上的盘羊”。这说明,早在公元5世纪时,西藏的医生就可以用金针做精细的眼外科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眼外科手术,比西方医学18世纪实施的白内障摘除法,早了1000多年。这种古老的藏医眼科手术,直到20世纪50年代甚至近些年还在沿用。例如历史上出生于白马岗(今墨脱)的著名女藏医央金拉姆,被称为“开眼医术第一人”,一生中就实施过无数这样的手术,她还于藏历第十六饶迥土鼠年(1948年),应不丹国王晋美旺秋的邀请,治好了其失明已久的眼睛,令没能为其治愈失明症的英国名医莫名惊诧。藏医中的“开眼术”,属于历史上世界范围内相当先进、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今年,我有幸在拉萨神猴藏医院,见到了原日喀则地区藏医院著名的藏医朗杰老师,今年67岁的他,从医生涯中也曾实施过大量这样的手术。他告诉我,过去藏医生在实施这样的手术时,需要病人坐于软垫之上,身体周围用装有青稞等细密物的袋子和氆氇紧裹,麻醉与镇痛主要靠烈酒及药用植物,手术后7天内病人不得动弹,也不能躺下睡觉,因此病人比较痛苦,而且身体的动弹甚至感冒咳嗽,都可能导致障体回退,手术失败。这种手术法,近年才被现代医学中有着更为成熟的麻醉技术与成功率的“眼球晶体混浊摘除手术”所取代。
但我知道,片段化的故事和粗略的表象,无法替代藏医药的精神内涵。当我在雪域高原开始用数月时间,去特意追寻和接近这藏民族的智慧结晶,这饱含宇宙、人与生命奥秘的智慧之光时,它如同一朵瑰丽的雪莲花,在历史的千年崖壁上怒放,仿佛触手可及,却又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深处,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就如我在拉萨堆龙德庆的雄巴拉曲寺了解这里神水的故事一样,“雄巴拉曲”意为“盆中圣水”,相传由莲花生大士用佛仗随手凿出,这里的神水能治疗人类的404种疾病,这也引出了藏医学的一种疾病分类体系:一种是前世造孽所造成,类似于现在的遗传病、癌症等等,治而不愈的疾病,101种;一种是触怒了山神水怪,类似于现在病因尚未明确,没有认识清楚,是不可治的疾病,101种;一种是即得即好的,比如人体岔气,不用治也能自愈的疾病,101种;最后一种是因为饮食起居的不平衡,造成身体内健康出问题,也就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也是101种。对于一个不懂现代医学,更不懂藏医学的行外人而言,要理解藏医药这高深而又充满玄妙的学问,似乎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好在有幸认识了从事藏药产业20年的雷菊芳女士和她的同事们,在奇正藏药的帮助下,得以走近当代藏医学界的一些大师和学者,进而了解了藏医学的轮廓并深入进去。此外,奇正藏药拉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边巴次仁先生,他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系统学习了现代医学,回藏后原本在自治区药检所担任中药室主任,后怀着对藏医药事业深厚的民族情怀及远见抱负,来到奇正藏药,先后负责生产管理和拉萨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工作,为我的采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帮助。
2015年7月的一天,当我在拉萨一家古老的藏式甜茶馆,一边喝着甜茶,一边向边巴次仁先生请教如何才能真正走进藏医药的精神内核时,他微笑着指着手中的甜茶,向我耐心解释说,是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不断实践,逐步孕育了藏医药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从每一个细微的事物入手,都能够剖开这枚神奇果实的一个侧面:比如说到手中的这杯甜茶,在西藏历史或者说不远的过去,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因为从藏医药的角度讲,过于甜的奶茶,属性重,喝多了容易造成胃火的下降和肾火的下降,喝多了过甜的奶茶,就有可能会造成胃的消化不良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过去在甜茶中,要加入草豆蔻,主要是解决利尿的问题。另外还要加入丁香和茶叶,茶叶容易让人兴奋过度,而丁香则可以让兴奋的因素得到缓和与平衡。此外还有人会加入姜黄片,以暖胃,保证脾胃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