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真老师讲解花养女人
点击下方播放按钮
三大学说中五源里的“水、土”和三因中的“培根”相对应,“培根”又和寒热学说中的“寒”相对应,属于寒性。
五源中的“火”和三因中的“赤巴”相对应,“赤巴”又和寒热学说中的“热”相对应,属于热性。
五源中的“风”和“空”与三因中的“隆”相对应,属于中性。如遇寒则寒上加寒,遇热则热上加热。三因学说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础能量,也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三者在人体内保持着协调和平衡的关系,如果三者当中任何一种元素出现兴盛、衰微,或者三者出现紊乱现象,则人体生理状况变为病态,分别出现隆、赤巴、培根病症。在治疗时,即对三者进行全面调理,使其恢复到平衡和谐状态,达到人体健康的水平。隆、赤巴、培根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不同的功能,但它们之间又并非独立存现、互不相干,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它的性质与汉族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根据隆的不同机能和存在部位的不同,又可以把隆分成维命隆、上行隆、遍行隆、下泄隆、伴火隆五种,隆的特性有粗、轻、寒、微、硬、动六种。由于隆的特征及功用,凡是隆型的人,多身体略弯曲,甚至佝偻驼背,人较瘦削修长,面色偏浅灰或浅蓝色,关节常出响声。这种人喜欢谈笑,爱唱歌,也爱与人争吵甚至打架斗殴。身体抗力较差,易患感冒,平时则多喜吃带酸味、苦味的食物。
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负责人体内脏腑活动的机能,具有中医“火”性的性质。这是一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火或热量,与病理上的邪火不同。根据赤巴存在的部位和具体功能的不同,赤巴又分成五种:消赤巴、变色赤巴、能作赤巴、能视赤巴、明色赤巴。赤巴的特性带有腻、锐、热、轻、臭、泻、湿几类。患有赤巴型的人,时常面色多红润,容易感到口渴、饥饿,头发发黄,体型和身材都属中等,人也聪明。但经常表现出自付与骄傲。
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它与人体内的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也有人把培根译成痰或粘液,这里的“痰”是指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的正常物质,而非病理状态下出现的痰液。培根型的人,其特点是身体常发凉,感到虚冷,体型偏肥胖,面色多灰白。这种人喜欢酸食,其性情较开朗愉快,人较长寿、富有。
五源学说是指土、水、火、风、空五大元素,世间万物包括人体本身,都是来源于这五大元素,它们是一切有形世界即器世界及有情世界能源之根本,土、水、火、风四源是世界形成的功能物质,它们的存在、增长和运动又离不开“空”间。用四源物质与空之间的运动、演变、发展来诠释世界包括人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便是五源学说。
五源理论巧妙地将无形物质与有形物质结合在一起,五源学说又详尽地、全面地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出了最原始的物质存在形式、增长方式、演变形态及其空间性等,深刻地将构成世界的基础能源展现于世。
藏医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直与五源同源,藏族的先辈们,用五源的特性与共性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始终贯串于病理诊断、药理性质、治疗原则、治疗机制等当中。正如《四部医典》后续部中所述:“众生身由四源成,疾病缘由四源起,药物性味四源定,身病药皆四源生。”
五源学说是藏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纲要,五种元素各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土、水、火、风、空五元素,根据各自的特性相依相克,在同一个生命体中和谐共存,缺一不可。比如:水能使土凝结不离散离,但水也能冲土,水、土两元相依相克;同理,水能灭火,火能干水,水、火两元亦是如此;风遇水吹得水更寒,而风遇火则吹得火更烈,风元助纣为虐于水、火两源;而空则为四元的存在和运动场所或说空间。
藏医学的五源在人体上的应用,以组织胚胎学为例,藏医认为,人体最初形成的基本物质来源于父之精母之血,在胚胎发育阶段得以母体的营养而成形生长,在此关键阶段如五源不聚全,精血则不能受孕成胎。若此时缺土源,因没有“固而凝”的功能,精血虽相溶而不能成形、凝固;如缺水源,则缺乏聚拢的功能,精血只能变成软而浊的血肉团;如缺火源,胚胎不能分裂成熟;如缺风源,胚胎不能生长;如缺空源,胚胎没有长生发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