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真老师讲解花养女人
点击下方播放按钮
可以说,在“五明”文化中,天文历算和藏医学,形同一对“孪生姊妹”,密不可分。天文历算集中反映和体现了藏族文化对大自然及生命形成、发展、活动规律的认识,同时将之总结和归纳成一门独到的方法体系,在维系雪域高原人民的生存繁衍、维护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古老而神奇的历法
“当达普日光天文观测站的阳光,穿透屋顶的孔洞,完全直射到屋外一根奇妙的石柱上时,预示着整个藏东地区灌溉的季节就到来了;当羊卓雍措对面山顶的一处洼地里,每年周围还冰雪覆盖的时候,那里会率先长出荨麻,羊湖周边区域一年中农耕牧作的时节就来临了。”
怎么样,够神奇吧,这就是独特的西藏天文历算中一些经典的案例。
此外,西藏的天文历算,还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与地轴的相对位置、方向,来计算和预测天气、气候的变化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这是其他历书与历算方法中所没有的。2007年10月,在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贡嘎仁增等人编著的第一版《藏历土鼠年(2008年)历书》第28页,就明确预告和提示:“从三月到全年,因二十八宿到第九星宿和第十张宿,全年停留在狮子宫内,要防止风暴、地震等自然灾害。”结果这一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相似的案例,还有今年的尼泊尔地震,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制作完成的藏历中,也进行过预告和提示。
“西藏的天文历算,是藏族人民文化里最有代表的事物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也在生产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西藏的天文历法,既不同于现在的阳历,又不同于内地农村普遍使用的农历(也称为阴历),但大体相当于农历。”对于这门博大、深奥,而又难以理解的学问,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副所长次多老师这样向我介绍。
“最初,有一个‘纺织老母之月算’,是在公元前100多年左右,当时山南有一个纺织老母,也就是编织氆鲁的老太太,她居住在雍布拉康上面,在纺织氆鲁的过程里,观察到日月星辰的变化,最早总结了日、月、以及星期的变化规律。那时候,她就已经知道了月缺盈亏等,所以现在的人们,对西藏的天文历算的起源,归结到最早是从那时开始的。”
次多老师还说,西藏的天文历算,经历过很多的时期与变化,非专业人士理解起来是有一些吃力。但简单地说,最早是在青藏高原上产生的一种“物侯历”,后来又从印度引进了“时轮历”,再后来,又引进了我国汉地的“时宪历”,再后来,又从汉地引进了“五行”的运算方法,以及从印度引进了“占音术”等。此后,西藏的天文历算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人物、学者、事件,逐步将西藏的天文历算学,形成一门成熟而独立的学科。
“西藏的天文历算法,分为纯天文和纯历算两个方面,但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研究的领域比较广,不仅包括五大行星运行值的推算,还利用天文历算学的原理,进行日月食的预报,闰月和重缺日的设置,还涉及到依据天文历算学原理推算各地适宜的农耕牧作时机、物候、节令、人体脉象变化周期等,特别突出的一点,还要进行中、长、短三期的天气预报,以及气象、水文、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预报,可以说研究的内容辐射到多个相关科学领域。而每年由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推算编制的藏历历书,就基本要包括上述的所有内容,因而可以说,‘西藏天文气象历书’,是西藏天文历算学研究成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次多老师拿着一本长条形天文气象历书,向我如此解释。
说起天文气象历书,包括长条历书、台历、私历以及简明历书等。长条历书,因为内容最全,而很多内容,一般老百姓又看不懂,所以,百姓家里大多用的是简明历书,也就是长条历书的简化版。简明历名与内地“农历本”相似,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次多老师介绍,他们的简明历书一年要发行十几万册,最多的一年,达到了30多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