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 辛;甘;性温。 ①《医学启源》:气热,味辛甘。 ②《本经逢原》:辛,甘,微温,无毒。 入膀胱、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④《本草求真》:入肌表,兼入心、肝。
2桂枝的主治功效
【主治】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4.用于阳虚不得温通之证。本品可温经通阳,胸阳不振,心脉淤阻。胸麻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5、风寒感冒。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6、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若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金匮要略》);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以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用量用法】3~9克.入汤剂.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胎热以及产后风湿伴有多汗等情形均忌用.月经过多者慎用。
3
桂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4桂枝的偏方
①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150克(去皮),芍药150克,甘草100克(炙),生姜150克(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细切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伤寒论》桂枝汤)
②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200克(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150克(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100克(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③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200克,芍药150克,甘草100克,麻黄100克,生姜250克,白术250克,知母200克,防风200克,附子一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
④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各150克,枳实五故。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生姜枳实汤)
⑤治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250克,桂枝200克(去皮),甘草100克(炙),大枣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⑥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150克,芍药150克,桂枝150克,生姜300克,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黄芪桂枝五物汤)
⑦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桂枝、芍药、生姜各150克,甘草100克,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桂枝龙骨牡蛎汤)
⑧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150克(去皮),甘草100克(炙),大枣十二枚,芍药300克,生姜150克,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小建中汤)
9、以桂枝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5克、大枣5枚、生姜3片、田七6克(磨服)、黄芪30克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10、以桂枝、杏仁各15克,白芍30克,生姜、大枣、厚朴各12克,炙甘草10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肺心病效果显著 。
11、治疗原发性低血压,以桂枝20g、炙甘草10g为基本方,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阴虚者加五味子、麦冬 。
12、以桂枝、杏仁、生姜、白芍各9克,炙甘草、炙厚朴各6克,大枣12枚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效 。
13、以柴胡15克、桂枝10克、干姜8克、黄芩6克、天花粉12克、生牡蛎15克、炙甘草6克为基本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 。
14、以桂枝茯苓丸(桂枝10克、茯苓30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丹皮15克)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肝硬化,效果良好 。
15、治疗颈椎病,以桂枝12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葛根20克为基本方,按神经根型、交感型、锥动脉型、脊髓型加减,并配合牵引
5桂枝的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a. 镇静作用: 桂皮醛250~500mg/kg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 对抗甲基丙胺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桂枝的图片(20张)
b. 镇痛作用: 实验表明: 桂枝镇痛作用较弱.小鼠鼠尾加压刺激法表明: 桂皮醛无明显的镇痛作用, 但对腹腔注射醋酸所致扭体反应, 则有轻度的抑制作用.桂枝的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 对小鼠夹尾和烫尾所致疼痛无抑制作用.
c. 解热作用: 桂枝煎剂、肉桂酸或肉桂酸钠, 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疫苗所致发热兔, 均有降温、解热作用.麻黄配桂枝对大鼠足跖部汗腺分泌有兴奋作用, 因此, 麻桂煎剂发汗作用可能与中枢有关.
d. 抗惊厥作用: 桂皮醛50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 可延缓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时间, 可减少烟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则无效.
2. 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效浓度为 25mg/ml 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桂枝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较强抑制作用.
3. 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 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 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 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4. 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g/kg给麻醉犬静脉注射, 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 单用桂枝静注(0.029g/kg)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 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 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5. 抗炎作用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桂枝汤组方分析发现, 在抑制炎性肿胀上, 致炎后1小时, 桂枝汤的单味药中, 以桂枝的作用最强, 芍药同桂枝有协同作用.桂枝的挥发油部分由呼吸系统排出, 对呼吸道炎症有消炎作用.据实验报告桂枝成分桂皮醛有组胺释放作用, 在给药20~60分钟内可引起皮肤荨麻疹.桂皮醛可引起兔的白细胞增加.
在肾炎研究中, 桂枝浸膏对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作用, 被认为有较强的抗过敏反应.
6. 其他作用 桂枝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但桂枝对血管的作用可因作用部位不同而异, 并与配伍药物有关;桂皮油被吸收后, 经肺排泄, 可稀释其分泌液的黏稠度, 出现祛痰、止咳作用;适量桂枝有芳香健胃作用, 桂皮醛能使肠胃蠕动亢进, 排除肠中腐败之气体, 而不致引起下痢;桂皮醛有抗肿瘤作用, 50μg/ml 给小鼠注射, 对 SV40 病毒引起的肿瘤的抑制率为100%.
6桂枝的食用价值
桂枝嫩枝为长圆柱形,长30至70厘米,粗端直径0.3至1厘米。表面棕红色,有细皱纹及叶、芽痕,并有点状或椭圆形皮孔。质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红棕色,可见一淡黄色石细胞环带,木部黄白色至浅黄色,髓部呈方形或菱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以枝条嫩细均匀、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
桂枝食疗作用: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香辣行散,体轻升浮;具有散寒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的功效
主治风寒表症,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蓄血,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桂枝做法指导: 1.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
2. 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
3. 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4. 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6]、防风等同用。
5. 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6. 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等配伍应用。
7. 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8. 桂枝为风寒外感,寒凝血滞、阳不化气等证之要药。其发汗之力虽不及麻黄,然其味甘力缓又无伤阳之弊,故风寒感胃虚实皆可应用。
7桂枝的注意事项
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桂枝. 在服用桂枝的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5、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血证、孕妇忌服。
①《本草从新》:"阴虚之人,一切血证,不可误投。"
②《得配本草》:"阴虚血乏,素有血证,外无寒邪,阳气内盛,四者禁用。"
桂枝的鉴别方法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嫩枝有时可见单细胞非腺毛。木栓细胞3~5列,最内1列细胞外壁增厚。皮层有油细胞及石细胞散在。中柱鞘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并伴有纤维束。韧皮部有分泌细胞和纤维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物;导管单个散列或2至数个相聚;木纤维壁较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别。髓部细胞壁略厚,木化。射线细胞偶见细小草酸钙针晶。
粉末红棕色。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0~64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韧皮纤维大多成束或单个散离,无色或棕色,梭状,有的边缘齿状突出,直径12~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1~104μm。木纤维众多,常成束,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木栓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含红棕色物。导管主为具缘纹孔,直径约至7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1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