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的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味微苦甘,性凉,无毒。
2叶下珠的主治功效
清热利尿,明目,消积。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肠炎,痢疾,小儿疳积,眼角膜炎,黄疸型肝炎;外用治青竹蛇咬伤。赤白痢疾、暑热腹泻、肠炎腹泻、夜盲、急性结膜炎、口疮、头疮、风火赤眼、单纯性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外治毒蛇咬伤、指头蛇疮、皮肤飞蛇卵等。
1.治疗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50克,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50克同用。
2.治疗夜盲症时,可用鲜草50~100克,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及汤。
3
叶下珠的用法用量
25~5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4叶下珠的偏方
1.治赤白痢疾:叶下珠30-60克,水煎加红糖服冲蜜服。或加红猪母菜30克煎服;或叶下珠20克,老鹳草20克,水煎,加红糖服。
2.治细菌性痢疾、膀胱炎:鲜叶下珠30克,金银花叶20克,红糖20克煎服。或叶下珠适量洗净,加冷开水适量,绞汁加红糖,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3-5天。
3.治伤暑发热:叶下珠30克,水煎加蜜服。
4.治目赤肿痛、夜盲、眼花眼朦:叶下珠30-60克,炖猪肝或鸭肝120克,饮汤食肝。
5.治肾盂肾炎急性期或慢性急发:鲜叶下珠4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车前草2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5天。
6.治小儿疳积:鲜叶下珠根、鲜老鼠耳根各15克,炖服。或叶下珠煮猪肝或鸡肝食。
7.治小儿疳积引起的结膜炎、夜盲:叶下珠15克,猪肝50克,蒸熟饮汤食肝。
8.治小儿疳积、久热不退:鲜叶下珠40克,猪肝或瘦猪肉,加水蒸煮,饮汤食肝。
9.治单纯性消化不良:叶下珠15克,水煎服。
10.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叶下珠、六月雪、茵陈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1.治竹叶青蛇咬伤:鲜叶下珠洗净,绞汁,用米酒适量或米汤冲服,渣贴患处。
12.治指头蛇疮、飞蛇卵:叶下珠捶雄黄末贴之。
13.治小儿头面暑疖:叶下珠捶汁,调雄黄末抹患处。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30-90克,干品15-30克,外用适量。
5叶下珠的药理作用
⒈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Thyagarajan氏等用氯仿提取苦味叶下珠,将所得粗提物,分别配成2%和1%的溶液,再与等量的HBsAg阳性入血清,在37C混合培养48h,结果叶下珠粗提物使血清中HBsAg全部灭活。徐大文等报道叶下珠的水提取液可抑制HBV-DNA转染的2.2.15细胞,在培养液中对HBsAg与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64.5%与39.17%,在体外对HBsAg与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47.62%与49.09%。
⒉抗肝细胞损伤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木脂素类的叶下珠素和叶下珠次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Agarwal氏等报道珠子草对烈性酒和CCL4诱发的大鼠肝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它可使ALT、AST和SALP水平下降,脂肪沉积减少,病理组织观察到肝内实质细胞再生。周世文等报道叶下珠抗肝细胞损伤作用机制,将叶下珠提取物在体外与大鼠肝细胞共同孵育,观察结果能抑制CCL4所致肝细胞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膜保护作用有关。Venkateswara氏等报道将6只感染WHV的土拨鼠分成二组,治疗组3只腹腔注射苦味叶下珠浸出液0.5ml(相当干重9mg),每周一次,共9次,对照组用安慰剂。疗程结束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治疗组门静脉区边缘炎症浸润伴少量或无灶性坏死,而对照组门静脉区广泛炎症和明显灶性坏死。
⒊抗原发性肝细胞癌 从叶下珠中分离出的木脂素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有丝分裂、抗病毒等活性。Blunmberg低其向肝癌发展的危险。将32只慢性WHV感染的土拨鼠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只接受叶下珠治疗,对照组9只用安慰剂,连续观察100天以上,死后肝组织病理检查,治疗组4只(17%)发生原发性肝癌,而对照组6只(67%)发生原发性肝癌。王昌俊等研究报道叶下珠提取物(1-20mg/ml)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活力有明显减弱作用,却具较强细胞毒作用和杀伤效果,并对该细胞的DNA合成和增生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叶下珠具有杀伤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抑制其增生作用。
⒋抗爱滋病毒 对爱滋病毒逆转录酶(HIV-IRT)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预防爱滋病的新进展,天然产物已应用于HIV-IRT的抑制剂。Verkanteswaran氏报道珠子草的水提取物浓度为50μg/ml和500μg/ml时对HIV-IRT的抑制率分别为50%与96%。诸形孝弘氏等从珠子草中分离的化合物杠香藤酸A,显示对HIV-IRT有阻碍活性。
⒌抗细菌作用 抑菌试验表明,100%叶下珠煎剂用平板纸法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糖、大肠、福氏痢疾、伤寒及绿脓等有抑制作用。
6
叶下珠的食用价值
无
7叶下珠的注意事项
叶下珠片是临床上为数不多的抗病毒植物药之一,属于天然药物,疗效稳定。所以一般情况下叶下珠片的副作用比较小的,对于身体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并且可以使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用起来也比较安全。不过对于有严重胃病者不宜服用,另外月经紊乱期要慎用。
叶下珠片治疗慢性肝炎疗效确切,但它的副作用备受广大患者的关注。在此,笔者查阅了22篇关于叶下珠的文章,其中12篇报告了副性事件的结局,未报告发现严重的副作用。对副作用的监测大多通过血液学、生物化学和尿液检查或问卷调查报告。1项试验报告服用叶下珠20-40天的100名病人中42名出现轻度恶心和食欲减低,4名病人出现胃痛。
总的来说,叶下珠片治疗慢性肝炎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并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8叶下珠的鉴别方法
叶下珠
全草多分枝,长20-40cm。根圆锥形,直径1-4mm;表面棕黄色,有纵皱纹,具细支根。茎丛生,纤细,长12-30cm,暗黄绿色,具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5mm,灰绿色。
小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坚果近球形,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有网状雕纹,有宿存叶状小苞片2枚。气微,味淡。
以果多、色灰绿、无泥砂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类圆形,有5-10棱。表皮细胞长方形,外壁稍厚。皮层外侧为2-3列厚用细胞,棱处更发达;薄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向内细胞渐大。中柱鞘纤维束帽状,位于韧皮部外侧。维管束外韧型。形成层通常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3-33μm,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木射线宽1列细胞,壁稍厚,木化。髓部常因薄壁细胞破裂而成空洞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相似,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外侧常略呈乳头状;叶绿表皮外侧被角质层。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发达。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千轴式。叶缘细胞常见有角质层突起。
理化鉴别取粉末1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30min,滤过。取滤液5ml,加少量盐酸及镁粉,呈橙红色。